群眾外包(Crowdsourcing)浪潮的興起(二) - 電視製作人的新節目
Oct 6th, 2007 by Days
作者:Jeff Howe

譯 : Mr. Friday

2. 製作人

「這是真馬嗎?牠好像沒有腳。」Michael Hirschon說。他是VH1頻道節目製作部的執行副總裁,同時也是該頻道著名節目Web Junk 20的催生者。這個節目專播該禮拜在網路上出現的、最受歡迎的前二十名影片。Hirschon與其他的工作人員站在在VH1編輯室的唯美朦朧燈光下,正在審看這一季的完結篇影片。問句中的這匹馬叫做Patches,牠坐在麥當勞得來速窗旁的行人座位上。駕駛點了一個起司漢堡給Patches。「噢,牠當然是真的,」一位製作人說。「我們拍到了牠喝啤酒的鏡頭。」工作人員爆出笑聲,而Hirschon則問為何不把這段鏡頭放進影片中去。「標準局不喜歡。」一位製作人回應道。標準局 – 又稱標準與實踐〈Standards and Practices〉,是一群決定什麼影片違反常情容許範圍的人 – 這些人對Elvis the Robocat影片,或是那部一個腳踏車騎士被巡察員攻擊、從橋上粗魯地丟下去的影片就沒意見。Web Junk 20每個禮拜帶給觀眾的就是這種影片。在這種娛樂的新世紀、群眾民主時代裡,笨寵物的影片最受到歡迎。

Web Junk 20是第一個把網路上有趣的影片重新包裝成電視影集的節目,但它將不會是最後一個。2006年2月,製作人Bravo在USA Network頻道推出了一個新的影集:Outrageous and Contagious:Viral Videos〈直譯為瘋狂傳染病:病毒型影片〉。這個節目內容就相當類似Web Junk 20。E!電視台的The Soup節目就有一個橋段叫做Cybersmack,而NBC籌備中、由Carson Daly製作的新劇Carson Daly’s Cyberhood,首集內容就是把一群會喝酒的農莊動物搬上電視螢幕。高爾現在的電視節目也是這種模式的忠實擁抱者:超過百分之三十的內容都來自於觀眾提供的資料。

網路影片對VH1來說真是完美結合,因為大家都曉得VH1擅長以低成本重新包裝內容、創造出吸引人節目。這個頻道在1996年推出Pop-Up Video節目時,就重新定義自己為俗艷懷舊影片的大本營,六年後的I Love the 80s更是到了巔峰。「這節目是個良好典範,因為它叫好叫座,而且我們有那些影片片段撥出的許可」- 例如當年如大膽嘗試新風格的天龍特攻隊和致命的吸引力 -「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取得,」Hirschon說。〈內幕揭露:我曾經在Inside.com為Hirschon工作過。〉但是一些三線明星開始對VH1節目的挖苦作風感到不滿。「後來取得這些影片的播出許可變得越來越難,」Hirschon說,他有一種慵懶的英語教授氣息,「隨著收視率越來越高,我們也花了更多的錢以拿到影片來源。」

但是Hirschon知道有一個來源能提供更便宜的影片。他一路看著網路影片的興起,想著應該有方法可以用這些做出一個節目。「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到Youtube所不能的事:電視,」他說,「每個人都想上電視。」差不多就在同時,VH1的母公司Viacom,用四千九百萬元買下了iFilm,一個相當流行的網路影片蒐集站。藉此,Hirschon有了門路可以取得網路熱門影片。也由於iFilm早就有做熱門影片排行,因此Web Junk 20便能輕鬆從一堆庸俗影片中取出菁華。Hirschon也承認,這節目最特出的一點,就是它「超級便宜」 - 它是VH1到目前為止最便宜的電視節目。一集30分鐘的節目的成本大概是請五個演員的價錢,這大約是so noTORIous〈一個由Tori Spelling擔綱演出的喜劇,06年四月首播〉製作費的十分之一。如果這個模式也能在全國電視網上的Carson Daly’s Cynberhood成功,它省下的經費會更多:現在電視網半小時的節目製作費就大約要花上一百萬美金。

Web Junk 20在2006年一月開始播出,而收視率很快的就超過Hirschon的預期。它首季撥出時,在18~49歲的主要族群間成績不俗,平均每集吸引五十萬左右的觀眾,比去年同期星期五夜間節目高出四成以上。這個收視率也讓電視台決定要讓Web Junk 20續播下一季。

Hirschon認為群眾是TV 2.0的關鍵角色。「我可以想像未來所有節目都有一部分是由觀眾創造的,」他說。該頻道最近推出了Air to the Throne節目,是一個線上空氣吉他比賽,觀眾同時是節目靈感來源,同時也是陪審團。贏家可以在5月31時上VH1搖滾名人堂節目。即使是VH1的指標節目Best Week Ever,現在也包含了觀眾創造的影片。

但是大眾能創造出夠水準的內容,讓這些節目經年累月的持續下去嗎?Brian Graden,MTV台娛樂總監如此擔心著。「我們決定不要一年52週都播出Web Junk,因為我們不想把它炒到爛掉,」他說。Hirschon不打算完全倚賴網路影片,而正改型徵求觀眾專為Web Junk 20製作的影片。初期的結果有好有壞。觀眾寄來參賽的影片大概有12,000部。「觀眾反應很激烈,」Hirschon與其他在編輯室的員工都這樣說。但是,他也追加道:「但大多數的影片完全是垃圾。」

從另一方面來看,選擇贏家倒一點也不難。「我們大概有二十部決賽影片。」但是Hirschon很有信心,未來當觀眾自製電視影片風潮成熟後,會有更多能人出現,而電視台選出的影片將會是上等中的上等。強大的消費者行為力量站在他這一邊。2005年尾時Pew Internet & American Life Project提出一份報告指出,12到17歲的線上族群,有57%〈也就是一千兩百萬人〉正在創造某種內容,而且會把它放到網路上。「就算雜訊比〈譯註:好作品與爛作品的比例〉一直沒有改善 – 雖然我覺得一定會改善的 – 網路上還是會有一大堆好作品,」Hirschon說。「我很有信心,在未來,一人製作的電視作品會失敗,但這個群眾模式將會成功。」

(待續)

註 : 原文於2006年6月刊登於Wired雜誌, 第14.06期, 本譯文已獲得原作者同意轉譯於MMDAYS部落格, 如欲轉載, 請註明原文出處來自Wired雜誌、作者Jeff Howe、譯者MMDAYS。如欲用於商業用途,請來信徵得同意。

re:re:
http://mmdays.wordpress.com/2007/10/06/crowsourcing_2/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cti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